当前位置:首页  师德师风  师者风采

致敬农大师者丨2025年师德先进个人——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: 路阳

时间:2025-09-09浏览:13

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路阳

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智能温室与稻田之间,总能看到一个身影——路阳教授。他手持平板电脑,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数据曲线,向围拢的学生们讲解着:“看,这片叶片的氮含量模型预测与实际采样误差仅0.3%,这就是深度学习给传统农业带来的变革。”二十年来,这位计算机专家用代码为锄、以算法为种,在黑土地上耕耘出一片智慧农业的新天地。

一、课堂里的数字农夫

路阳老师的课堂永远充满惊喜。当讲解神经网络时,他会突然调出学校300亩试验田的实时监控:“瞧,这些绿色光点就是正在学习的病虫害识别模型!”他独创的“三化”教学法让抽象的技术落地生根:

知识形象化‌:用水稻生长预测模型演示回归算法。

课堂互动化‌:学生手机秒变“智慧农业终端”,在“学习通”上抢答。

学习项目化‌:为垦区农场开发的大豆产量预测系统,已成为学生毕业设计的“爆款”。

二、稻田中的科技向导

在北大荒集团的智能农机前,路阳教授常被学生们戏称为“行走的API接口”。他带着学生钻进沾满露珠的玉米地,手把手教他们调试土壤传感器:“数据要像庄稼一样,扎根越深越可靠。”近五年,他指导的创业团队已孵化出9项专利,其中“寒地水稻智能灌溉系统”让友谊农场的用水效率提升了27%

三、实验室的跨界先锋

凌晨的实验室里,路阳盯着屏幕上的稻穗图像突然拍案:“这个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层需要优化!”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让水稻产量预测准确率突破92%。当同行赞叹时,他却说:“最好的论文应该写在丰收的大地上——看,学生们在建三江部署的智能温室系统,就是我们的活体参考文献。”

秋收时节,路阳教授站在金黄的稻浪中,身后跟着二十余名“农科码农”。无人机掠过田垄,实时传回的数据在大屏上跳动,恰似一粒粒破土而出的科技种子。这位用二进制编码解构黑土奥秘的教授,正带着他的“数字新农人”军团,书写着“键盘敲响丰收曲,代码育出吨粮田”的时代新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