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师德师风  师者风采

致敬农大师者丨2025年优秀教师——马克思主义学院:朱吉杰

时间:2025-09-09浏览:12

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吉杰

朱吉杰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,纲要教研室主任,党员,从教20年。参加工作以来,始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,秉承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的准则,严格遵守国家、学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,在思想、教学、科研上精益求精,兢兢业业,为学生的健康成长、思政课的教学和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,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。

一、信念坚定,立场鲜明,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守护者
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和基础。高校是对大学生其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。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,他始终清醒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,坚持在思想上、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筑牢自己的思想阵地,并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,坚持“学术有自由,课堂有纪律”的原则,将党和国家的精神原汁原味地传达给学生。

二、坚守三尺讲台,挥洒青春热血,做一个和“化”字较真的教师

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,朱吉杰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。他认为:“化人”是教育的目的,要想“化人”,首先必须 “化物”。朱吉杰的思政课就在对“化”字的理解和阐释中不断呈现出来。化大为小、化虚为实、化静为动。对于此理念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,还是学生的话“实在”。他们说,听朱老师的课不“乱”、不“虚”,也不“困”。

三、教研结合,面向社会,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和践行者

服务地方和社会也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。朱吉杰把自己研究的触角放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和北大荒精神方面。数赴黑龙江垦区,为来自全国数所高校师生现场讲授北大荒精神,为传承北大荒精神贡献绵薄之力;利用纪念重大事件的契机为学生和相关部门作系列报告,以自我的觉醒和实践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。

朱吉杰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,坚持以“人”为对象、以“思”为核心、以“政”为方向、以“课”为载体,在“化”字上下功夫,努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喜欢、并终生受益的课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