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,从事水稻耐冷研究的“90后”博士生孙明哲,今年7月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八一农垦大学,被聘为教授,主讲植物分类学与植物解剖学课程。同期入选学校青年人才培养计划,11月由学校推荐借聘到国家科技部农业农村司工作,是我省农业领域的新兴人才。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,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,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,一系列科研成果为水稻耐冷分子育种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。
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粳稻产区,但年均气温较低,低温是我省寒地水稻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。说起自己的研究,孙明哲侃侃而谈:“我的工作就是挖掘水稻耐冷关键基因,解析水稻耐冷的分子机制,为水稻耐冷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精确靶点与理论支撑。明确水稻如何耐冷,才能快速准确地培育耐冷水稻。”
立足实际,解决农业发展问题,这样的科研精神在孙明哲身上得到完美体现。除了投身自己的研究领域外,孙明哲还积极帮助科研团队进行课题攻关。
孙明哲所在的科研团队是作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,大豆耐盐碱和水稻耐低温是其两大研究方向。在大豆耐盐碱研究方面,孙明哲帮助团队完成多个科研项目,取得了一系列成果,希望通过探究植物如何应对盐碱胁迫,培育出耐盐碱的大豆新品种,把我国面积巨大的盐碱地利用起来,以实现稳定粮食供给的目的。相关成果曾获得省高校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、大庆市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。
现在孙明哲正在北京工作,学校里学生的学业成为了他最牵挂的事。“虽然学校并未安排太多校内教学任务,但我经常督促学生好好复习、认真做实验,尽可能地通过电话或周末回去给他们解答一些问题。”孙明哲谦虚地告诉记者,现阶段虽然忙碌,但科研和教学都不会放下,他希望自己能为龙江水稻生产贡献一份力量。
来源:新闻网
责任编辑:耿丽雪